本校長期致力於在地深耕,在紀念臺南建城300年的「府城城垣300年」系列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紀念臺灣府城城垣於1725年5月9日動工,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推動的「五九圍城」,號召市民在原府城城垣路線上手牽手圍成「人牆」,重現舊城輪廓,喚醒城市記憶,為古都注入全新的文化行動力。
本校為迎接母親節,辦理一系列感恩活動,包含學生卡片代寄服務及女性教職員工感恩巧克力致贈,以真誠行動傳遞溫暖,為校園注入感謝與關懷的力量,同時落實品德教育中尊重、關懷與感恩的核心精神。
本校5月5日獲選為AI Opportunity Fund(亞太AI機會基金)合作夥伴,成為全臺僅有三個入選單位之一,也是臺灣唯一入選的大學。這項基金由亞洲公益創投協會(AVPN)、Google.org與亞洲開發銀行(ADB)攜手推動,目標是縮小亞太地區AI技能的落差,協助更多人掌握數位轉型帶來的機會。
2025年適逢臺灣府城隍廟創廟356週年與臺南建城300年雙重歷史盛事,由臺灣府城隍廟發起主辦的年度宗教文化大典「府城隍 巡城祭」,今年巡城路線特別納入國立臺南大學,為百年學府歷史寫下宗教文化首次進入校園的重要一頁。
文化部日前正式公告,「楊傳廣1960年羅馬奧運十項全能銀牌」列為國寶,成為我國首件體育類國寶。這面銀牌不僅是「亞洲鐵人」楊傳廣的傳奇象徵,也是臺灣奧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推動這段體育記憶進入文化資產名錄的幕後功臣,正是本校體育運動文物研究中心。
本校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侯芊妤與鄭文欣同學,以2D動畫作品《沸點?°C》入圍「2025放視大賞」競賽複選,再次展現南大視設系設計組學生在全國大型競賽中的優異表現。
本校以「連結校園與社區、共創永續綠色環境」為願景,響應教育部校園綠籬專案,移除圍籬、打造開放友善的綠色空間,日前更榮獲教育部「113年校園綠籬專案績優學校」第2名肯定。此次為本校首度參與該專案,即憑藉具體執行成果與細緻規劃脫穎而出,展現推動永續校園的實質成果與承諾。
本校所出版之《人文研究學報》,榮獲國家圖書館頒發「期刊即時傳播獎」,於4月28日舉辦的「113年臺灣期刊資源學術能量風貌報告發布會」中公開表揚並頒獎,充分展現南大刊物在學術傳播與人文研究領域中的卓越表現與影響力。
本校幼兒教育學系於4月25日舉辦「2025幼兒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聚焦於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知識的融入策略,特別探討其對幼兒讀寫能力與STEAM領域學習的影響。在當前教育現場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並善用家庭文化資源,已成為影響幼兒學習歷程與成效的關鍵議題。
本校國語文學系語文應用組114級同學共同創作的新書《喃喃行過(kiânn—kuè)—生死影跡文學集》,於4月26日在臺南市文化局水交社園區敝墟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並受邀參與文化局南方讀冊系列講座,現場人文氣息濃厚,洋溢著深刻的生命感悟與文學溫度。